【导语】《推敲》课文教案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推敲》教学教案 篇一教材分析
《推敲》是初二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文言文”中的第五课。它是记叙古代诗歌创作中“炼字”情况的诗话。文章通过贾岛苦吟和大诗人韩愈帮他推敲诗句的故事,说明写诗要反复推敲,也说明了写诗要专心致志。
学情分析
学生对这个故事很熟悉,没有理解上的障碍,主要是能使学生在诵读中领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背诵课文,准确掌握重点实虚词含义和用法;学习通过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2、过程和方法:反复诵读,合作探究,熟知“推敲”这一典故来历,仔细品味体会“着一字而境界全出”的道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贾岛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和反复推敲、精益求精的精神。
教学重点:1、背诵课文,准确掌握重点实虚词含义和用法。
2、学习通过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教学难点:对诗句中“敲”字赏析,仔细品味体会“着一字而境界全出”的道理。
教法学法
朗读质疑,讨论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多媒体展示)(2分钟)
同学们,唐代诗人贾岛有一首著名的五言律诗《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这首诗清新幽美,写出了幽居之清幽恬美。尤其是其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历来为文人墨客所称道,并由此而衍生出一个关于“推敲”的典故,你知道它的来历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推敲”,领略其中的蕴意。(配乐吟诵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引出“推敲”典故的来历。唤起学生的审美情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题目解说(1分钟)
推敲为唐代著名诗人贾岛吟诗炼字的故事,后世人们把咬文嚼字、遣词造句、揣摩等叫做“推敲”。
三、作者、作品简介(多媒体展示)(2分钟)
胡仔,字元任,南宋人,自号“苕溪渔隐”。《刘公嘉话》,即《刘公嘉话录》,唐朝韦询所撰。因为所记之事都是听刘禹锡讲的,故名。
选自《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九引《刘公嘉话》。
本文是一则“诗话”。诗话是古代随笔的一种,是评论诗作、诗人、诗派并记录诗人议论和行事的著述。
四、相关人物介绍(多媒体展示)(3分钟)
1、贾岛:唐代诗人,字浪仙,一作阆仙,范阳人。早年出家为僧,法名无本。
2、韩愈: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唐宋八大家”之首。在文学上,倡导“古文运动”。
五、疏通文意(10分钟)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节奏、语调以及抑扬顿挫,读准字音。
é pèi
吟哦 并辔而归
《推敲》优秀教案 篇二【教材简解】:
《推敲》一课讲的是唐代诗人贾岛潜心推敲诗句的故事,表现出诗人反复吟咏,苦心推敲,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这篇文章的条理清楚,内容具体。开篇先讲诗人得一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他读来品去,总觉得“推”用得不够确切。不知道是用“推”字好还是用“敲”字好,就坐在毛驴上想啊想。接着写诗人因在街上比划着推门和敲门的动作而挡了韩愈的路;然后写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韩愈认为用“敲”字好,并说了“敲”字好的理由。从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简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本课新词的意思。
3、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语言实践中丰富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本教学设计注重让学生在读中品味文本语言,在学习《推敲》中学会推敲,学会揣摩语言、锤炼文字,并训练思维,努力落实“双基”教学,力求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设计思路】:
教学开始借助文本,让学生了解“推敲”的故事。接着引导学生依托文本,理解“推敲”的内涵。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演、自悟等方式,让学生明白“推敲”不仅仅是一个故事,他更是贾岛做事专注,刻苦钻研的精神体现,从而产生敬佩与学习的感情。课文题目是“推敲”,这其实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点”,教学中我适时鼓励学生自我推敲,学习文本,并设计有关的推敲训练,超越文本,让学生实践“推敲”的方法,体验推敲的快乐,学生从理解到实践,不但“懂了”,而且“会了”。学生的思维、语言、能力、方法得到了发展,他们的语文素养在课堂上得以提升,从而让学生真正领会推敲的含义,学会推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做“推”与“敲”的动作,生猜词语。
师板书这两个字。问:这两个字连在一起,成为一个词语以后是什么意思呢?
生答。
师:推敲就是斟酌文字的意思。
“推敲”一词的由来还蕴藏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推敲。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词
第一组:贾岛、和尚(点身份:和尚,)
第二组:韩愈(点身份:京兆尹(首都的市长))、仪仗队(图片加注释)
第三组:门闩(附图片)
第四组:簇拥、避让、莽撞、宽恕
第五组:斟酌、推敲、妥帖、恰当(让学生发现前后两词是近义词)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贾岛写了一首诗,第二天在大街上斟酌诗里一个字眼,不巧撞上了韩愈的仪仗队,韩愈帮他解决了难题。
师:你能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吗?板书:即兴写诗——斟酌文字——韩愈解疑
三、感知文本,了解“推敲”的故事
(一)、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推敲”这个故事的?(第2-7自然段)
(二)、 ……此处隐藏8897个字…… 痴心斟酌(发展) 冲撞仪仗 请求宽恕() 韩愈表态 贾岛点头(结局)
下面我们来听一个同学来讲这个故事,请大家注意听,看她讲得怎么样? 这位同学的故事讲得十分精彩,希望同学们课后再练一练,然后把它讲给别人听。
五、巩固延伸
同学们在贾岛推敲诗句的故事中,我们知道了做事要一丝不苟坚持不懈。下面我们也来学者贾岛推敲一下词语的使用。
“访问”与“拜访”:“访问”是有目的地去探望并跟他谈话。
“拜访”也是访问,但对被访问者包含了敬意,是礼节性的访问。用“拜访”说明贾岛对李凝充满敬意,并非一般性的“访问”。
“即时”与“即兴”。
“即时”是立刻的意思。“即兴”是指对眼前情景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创作。用“即兴”说明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一诗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的。
“宁静”与“安静”。
“宁静”指环境很安静,表示静的程度较深。
“安静”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用“宁静”能准确地描写出月夜特定环境的特点。
《推敲》教学教案 篇六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难点: 指导用“即使……也……”造句。
教具学具:投影片、课文朗读录音 课时分配: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映示图画。师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映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卡片出示:唐朝 贾岛 指导读准字音。
4、映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5、简介贾岛: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注意“和尚”的“尚”读轻声。
(2)师述: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3)卡片出示并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字字斟酌,句句推敲
6、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 板书课题,齐读。
7、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师述: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布置预习): 皎洁 幽居 即兴 妥帖 吟哦 簇拥 斟酌 宽恕 莽撞 推敲 犹豫不决
四、检查自读效果。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区分平舌音、翘舌音以及前鼻音、后鼻音。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和尚 恰当 差人 李凝
3、认读生字词或新词(映示): 皎洁 妥帖 朝愈 簇拥 宽恕 门闩 莽撞 避让 响亮 沉睡 推敲 家境贫寒 夜深人静
4、指导读好下列长句: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五、指导书写生字。 皎、骑、僧:左窄右宽; 斟、酌:左右基本等宽,“斟”左高右低。 尚、妥:上小下大。 贾:上宽下窄。 愈:上大下小。 唐:第三笔要有足够的伸展。
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推敲 皎 斟 尚 愈
推敲教学设计 篇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文言文的朗读基本技巧,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讨论、表演、质疑等学习方法,借助课后注释读懂课文的意思,了解故事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人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感受我们中华民族推敲炼字的优秀文化传统。
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法、示范理解法、朗读法,启发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贾岛推敲》,师板书课题,“推”和“敲”二字,我们单看啊,其实就是就是两个不同的动作,然而合起来,却有着深层的含义,下面,我们就再次走进这个故事,深入的理解这个词。
二、走人文本,初探大意
1、请同学们把书轻轻地翻到102页。
2、谁来读一读?(针对个别地方进行点拨)好,能正确的掌握停顿。
3、我们读古文啊,除了要正确的读出停顿外,还要读出文章的韵律和节奏,读出文章的情感来。
三、细读文本,入情入境
1、你想采用什么方法来学习文言文呢?谁能说说。
2、归纳一下,(出示大屏幕):①参照书中的注释、借助工具书;②查找相关资料;③向老师、家长请教;④同学间的交流。
3、下面就请大家利用这些方法,再来默读这篇课文,在你感受深刻的地方做一写批注。
4、你都读懂了哪些?文章的哪些内容引起了你的关注?学生汇报,相机出示: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你体会出了什么?“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这该是怎样的状态呢?你能来表演一下吗?作为旁观者的你们,怎样想呢?那么贾岛感受到周围的这么多议论了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带着你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
5、我们就顺势往下看课文的下一句话,看看对于这句话,谁想发表自己的见解?出示:俄为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
6、就请大家反复的读一读,想一想,再来评议一下你觉得是用“敲”好,还是用“推”好?并说说你的看法。(屏幕出示)
四、练习推敲
屏幕显示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推敲》课文教案精品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