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孙权劝学 教案(新版多篇)

时间:2025-06-29 07:11:17
孙权劝学 教案(新版多篇)(全文共12599字)

【说明】孙权劝学 教案(新版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孙权劝学》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体会人物语言。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方法:

讲授、问题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和久必分。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有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他就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阻四,不肯就学,这不,孙权又来劝说了,结果如何呢?今天咱们一起来看《孙权劝学》。

(解说:由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有所了解。)

二、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1、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学生自由发言)

2、介绍司马光

这部书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说到司马光,我们对他少年时《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非常熟悉,我们一起来认识司马光(介绍司马光)。

三、解读

1、《孙权劝学》究竟怎样个劝法呢?我们来了解一下文章,先听老师来读,听的时候注意掌握字、词的读音。(配乐朗读)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及时指导,特别强调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读文章,疏通文意,有疑问的划出来

2、学习文言文我们要多积累文言词语,标注一下你觉得本文需要特别记忆的文言词语。(演示)

四、整体感知

1、大家齐读课文,读完后请几位同学复述、概括故事情节。

2、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学的效果看来不错,文章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吕蒙与鲁肃的对话。

3、由此可以看出通篇文章故事情节的展开都是通过人物对话来展现的,那我们把人物对话部分挑出来。

五、课文研析

1、全文几个人物?几次对话?

全文3个人物;3次对话。

2、同学们带感情读,把握人物形象。

孙权劝学 教案 篇二

【教学设想】

本文节选自《资治通鉴》,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根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能“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的理论,将本课设计为:应引导学生正确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多角度评价表演,形象地感知人物语言和人物形象为主,教师积极参与,适时点拨为辅的教学形式。另外,可将吕蒙与方仲永作比较,进行延伸迁移,贯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识记重点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⑵ 掌握本文有关的文学常识。

⑶ 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2、能力目标

⑴ 朗读课文,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对话描写,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语气、神态和心理,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

⑵ 使学生懂得“善劝”“好学”的重要性。

3、德育目标

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勉励同学要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4、教学重点:

⑴ 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⑵ 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可听读、齐读、思读、分角色读等。

2、表演法。将本课设计为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教师适时点拨教学形式,领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再现人物形象。

3、讨论法。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习惯,使学生懂得“善劝”“好学”的重要性。

4、竞赛法。进行快速背诵竞赛,激发学生的赶超意识。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伤仲永》一文,文章写方仲永从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古人年长始学,学有所成的文章,它就是《孙权劝学》。

二、题目、作家作品简介

1、孙权,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的国君。吕蒙,字子明,三国时期吴国的名将、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 ,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2、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由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

⑴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⑵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三、初读课文,正音正字

1、范读。《孙权劝学》究竟怎样劝吕蒙的呢?我们来了解一下文章,听的时候注意掌握字、词的读音,注意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

2、齐读课文,熟悉内容。

四、译读课文,积累词句,疏通文义,理清结构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读文章,疏通文意,有疑问的划出来。

1、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当途:当道,当权

辞:推辞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

见往事:了解历史。

2、理解下列成语并学会运用。

吴下阿蒙:吴下,指吴县,现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张已荣升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刮目相待:刮目,擦擦眼,意思是改变旧看法,用新眼光看人。

(例句)经 ……此处隐藏9170个字……

教师点拨:

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

5、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文中三个人物的形象;

孙权:关爱部下,又严格要求,循循善诱。

鲁肃:敬才爱才,对朋友的进步,发自内心的赞赏。

吕蒙:善听别人劝告,学有所成,内心由衷的喜悦。

6、本文的写作特点

本文以对话为主,还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对吕蒙和鲁肃的论议,侧面烘托出吕蒙的自信,来表现他学有所进的学习效果,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正面描写出鲁肃对吕蒙的敬意。

活动四:自主探究,积累文言文知识

1、理解文中的一字多义

乃蒙乃始就学于是,就

去后乃至才

即即更刮目相待就

即书诗四句立即,立刻

遂肃遂拜蒙母于是,就

遂不可见终于

2、成语

吴下阿蒙:即当年在吴县时的阿蒙,或说是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和文才的人。

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

活动五:细细品读,体会人生感悟

读了本文,你受到哪些启示呢?

1、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2、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

3、多读书,读好书。

4、读书能提高人的知识才能。

活动六:合作交流,感受语言特点

本文主要是对话,请仔细揣摩文章中人物的语言特点。

(1)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既严要求,又充满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爱护。)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既感到十分惊讶,又由衷地为吕蒙的进步感到高兴,惊异、赞许之态呼之欲见。)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示感叹语气,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

活动七: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在孙权的劝说下,吕蒙通过学习由一介武夫成为学识渊博的人,由此可知学习是多么重要。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学了本文后你的体会。

五、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同学们一定有许多收获。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最终由“吴下阿蒙”变得令人“刮目相待”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学习本文后,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希望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让好书伴大家健康快乐的成长。

六、布置作业

假设你也有个朋友像吕蒙一样不爱学习,你要劝你的朋友学习,你会怎么说呢?写写看。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孙权吕蒙鲁肃

循循善诱辞学,就学称赞,结友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 篇九

教学目的

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以一段小故事作引,带出“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两个成语,进而带出两个成语的出处——该段文字。吸引学生注意力,导入新课的同时也让学生懂得两个成语的运用。

同学们,上课之前来作一个听力小训练,我来说一段话,要求是你们用心听,并找出我这段话里的两个成语。

话说我初中的时候有个同学小刘,这人特别不爱学习,成天脏兮兮挂着两条鼻涕,被同学戏称为“鼻涕虫”。鼻涕虫是那种老师一提就摇头叹息,也没有什么伙伴的人。在大家心目中他也就是混一初中文凭久完事的。毕业以后我们就再没有见面。多年后工作了,有天初中同学搞了个小聚会。大家很久没见面,个个都觉得特别新鲜兴奋,大家聊得特别高兴。这时候有人高喊:快看!我们一瞧,原来来了一辆亮银色宝马,车门一开,从车上下来一个穿着西装,戴着眼镜,特潇洒一“款哥”。所有女同学都“哇”了一声,纷纷议论这帅哥是谁呀,这时候一同学说了:“他就是当年那个‘鼻涕虫’啊!人家上了高中以后就像变了个人似的,特刻苦努力,后来考上了一名牌大学。人家现在已非‘吴下阿蒙’,而是一上市公司的主管了!”所有人都把嘴巴张得大大的,因为实在没办法把鼻涕虫跟眼前这个帅哥联系起来。一同学不禁摇头叹了一句:“唉,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啊……”

好,这段话就讲到这里,同学们能不能找出我刚才这段话里的两个成语呢?(如示)对了,这两个成语出自我国一部著名的史学著作,大家知道是什么吗?——《资治通鉴》

2、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课件显示,由学生看注释一起填入关键词语)

资治通鉴,由司马光支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三国到五代1362年的历史。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二、整体感知

1、听配乐范读,整体感知全文。

2、对照注释,自读理清课文情节。(显示问题,允许讨论)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辞学——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大惊——结友)

(板书)

孙权 劝学

吕蒙 辞学——就学

鲁肃 大惊——结友

3、请学生看课件显示图片分角色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一组一个同学,由同学推选,一个复旁白部分,一个复述孙权的话,一个复述吕蒙的话,一个复述鲁肃的话)

4、课件显示重要字词,疏导理解。

三、品味语言

1、思考:课文以什么方式展开故事情节?(人物对话)

2、请同学们和你的同桌分别扮演孙权与吕蒙,模拟人物的语气进行对话,讨论孙权究竟为什么要说这些话,该以什么神态、语气说。

3、请三个同学分别谈谈他们对三句话的理解,主要说说应该运用什么语调,语速,读出什么情感来,以符合人物身份,能达到规劝目的,谈完试读。(课件显示三句话)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孙权劝学 教案(新版多篇)范文。

《孙权劝学 教案(新版多篇)(全文共12599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