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红色家书》读后感1500字(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读红色家书有感 篇一翻开《红色家书》,一篇篇细细读来,革命年代血与火、生与死交织的战斗场景弥漫心间,革命先辈为了共产主义崇高理想,为了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哪怕付出生命,又有何惧、又有何惜?这一封封家书,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亲情与信仰、坦然与执着、寄托与决别,是何等的动人心魄、何等的震撼灵魂、何等的激昂人心。品读《红色家书》,无异于一次跨越时空、荡涤灵魂的红色精神洗礼,革命先辈们热血与激情、奉献与坚守、使命与担当的初心力量,时刻激励着我们要坚定信仰、永葆忠诚、为民奉献、担当实干,做顶天立地的共产党人。
不忘“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之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20世纪中国苦难而辉煌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一大批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优秀共产党人。“特殊材料”体现在特殊信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我们的信仰是铁一般的坚硬的”“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而已”……夏明翰刘伯坚等革命先辈在被捕后给亲人的家书中,以最直白的话语,述说着最坚定的信仰。黄竞西在给岳舅的遗信中写道:“我为党牺牲,有无上光荣,你们不要为我悲伤。”这些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誓言生动表达了共产党人对远大理想的坚贞。这就是信仰的力量,正是有无数信仰坚定的共产党员前仆后继,我们党才能带领中华民族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跨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守住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
不忘“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忠诚之心。吴宪猷在给弟弟的信中写道:“我们要牺牲自已的利益,为无产阶级利益而牺牲、而奋斗。我们时时要莫忘掉了为党服务,无条件的为党服务,接受党的指挥和命令。”毛主席的堂妹毛泽建烈士在遗书中写道:“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万死也无恨,到那天,我们会在九泉下开欢庆会的。”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革命先辈们毫无畏惧、咬紧铁牙,绝不向敌人吐露党的半点秘密。李大钊、夏明翰、陈毅安……哪个不是笑对屠刀、慷慨赴义?他们用生命捍卫了对党的绝对忠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对党忠诚摆在首位,铭记于心、落实于行,始终做到在党爱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就当前来说,最根本的在于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以实际行动践行心中信仰,以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词。
不忘“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之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共产党人永远不变的初心和使命。钟志申在给兄长的遗书中写道:“我牺牲生命,把一切贡献于革命,是为了寻找自由,为了全国人民求得解放。”陈觉就义前给妻子的遗书中写道:“谁无父母,谁无儿女,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我们虽然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王器民临刑前给妻子的遗书中写道:“为求主义实现而奋斗,为谋民众利益而牺牲,又有甚么紧要。”俞秀松在给母亲的信中写道:“我要救中国最大多数的劳苦群众。做官?我永不曾有这个念头。”正是无数革命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我们将更加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在教育、医疗、住房、养老、出行、娱乐等方面的“烦心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答好群众出的每一份考卷,加快建设美丽幸福青山湖。
不忘“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担当之心。杜永瘦就义前给妻子的遗书中写道:“你的前途应当是干!你的责任应当是干!你的命运使得你不得不干!只有干才是你的出路——人类的出路。”王若飞在狱中给兄长的信中写道:“个人生命,早置度外。一息尚存,终将努力奋斗”。刘愿庵在就义前给妻子的遗书中写道:“无产阶级的意识是不能抹杀的,这是中国一线曙光,我们的牺牲总算不是枉然的,因此我心中仍然是很快乐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革命先辈们连死都不怕,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干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身为党员领导干部,我将更加强化“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拿出“舍我其谁、赤膊上阵”的闯劲、干劲、拼劲,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紧紧抓住强产业、兴城市、惠民生、促改革、扩开放、谋创新、重党建等各项任务,着力构建中心城区、高新园区、高铁新区“三区联动”发展新格局,为建设美丽幸福青山湖不懈奋斗。
红色的家书,是鲜血的颜色,书写的是初心、是使命、是奉献、是担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继承先辈遗志,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交上一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合格答卷。
读红色家书有感 篇二我怀着崇敬之情阅读了《红色家书》,革命先烈在战乱年代留下饱含深情的墨笔和背后的动容故事都真真切切的感动着我。其实共产党人也是血肉之躯,也有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也有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然而所不同的是,他们有一种坚定的革命信仰,无法顾及自己的家庭,甚至牺牲生命。这种铁骨柔情的一面在家书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一封封家书中,有对父母“望爹娘,休把儿挂念,养玉体,度残年”的牵挂,有对妻子“我用全部精神为革命而努力,没有和你享过一日的安闲快乐的日子”的愧疚,有对子女“继续我的光荣的事业”的叮嘱,有对亲友“切不要因燕雀之讥或怙惜之爱,痛哭不已,致伤德体”的安慰……真豪杰未必无情,革命先烈对亲人挚友的真情流露,却没有悲天怜人的伤感,在字里行间依然能感受到“共产主义事业终究要胜利的——到那天我们会在九泉之下开欢庆会”的必胜信念。即使面对敌人的屠刀也是从容不迫,“为求主义实现而奋斗,为谋群众利益而牺牲”,这是舍小义就大义的家国情怀,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初心使命,是共产主义者锤炼出的坚定信仰。正是由于无数共产党人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挺身而出,舍家忘我,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才 ……此处隐藏3211个字……革命烈士的一百余封家书,有平常家信,有狱中信函,有绝笔遗书。每一封信,都拴牵着万般不舍,寄托着殷殷期望,承载着沉甸甸的爱。而赵一曼烈士写给其儿子宁儿的“家书”更让我感慨。
最早知道赵一曼这个名字是在高二的时候,那时忙于学业,所有的时间和经历都围在学习、备战高考上面。某个炎热的午后,趴在桌子上睡不着,拿起同桌放在一边的《读者》,随手一翻,恰好就讲述了赵一曼烈士。从文章中知晓了这位抗联女英雄的壮举。她以纤纤弱质率众抗击入侵东北的日本侵略者,被捕后又顽强不屈,不惧敌人严刑拷打、威逼利诱,坚决不向敌人说出秘密,视死如归,以身殉国。当时就被这种英雄气概深深震撼到了。
而近来,在《红色家书》中读到这位英雄就义前写给儿子的遗书时,立马被感动地热泪盈眶。在这封留给儿子的“家书”中,一个身骑白马、肩披红衣,驰骋于林间,成天与日寇周旋的女汉子不见了,转而成为一位留恋孩子、心疼骨肉的善良母亲。她的悲痛、不舍、内疚和嘱托,一字一句融入进这封“家书”中。一位年轻的革命母亲坚如磐石的革命意志和大爱小我之朴素情怀跃然纸上。
她是一名革命英雄,也是一位普通的母亲。在生命的最后,她给儿子留下的这封“家书”,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句话,却句句滴血含情,处处诠释着母爱如山的亘古哲理。愧疚于为人母者对宁儿的“在生前是永久没有见面的机会了”,自责于“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叮嘱道“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吧”。而在最后,她告诫自己的孩子:“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赵一曼无疑是伟大的,她不仅仅是一个孩子的母亲,她更是无数孩子的母亲。虽然她没有对自己的儿子尽到教育的责任,但是她用自己的牺牲告诉儿子怎样做一个中国人,我想这就是最伟大的教育和母爱。我们绝不能忘记,曾经有过这样一位杰出的女性,有过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为整个国家和民族所做出的牺牲,她值得被我们永远铭记和缅怀。
《红色家书》读后感1600字 篇七江洪
翻开《红色家书》这部朴实珍贵的红色经典,那一篇篇红色家书,每一篇都是一幅震撼心灵的感人画面,都是一个鲜活的英雄形象,让我思绪万千,泪水盈动,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的是革命先烈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真挚的至爱亲情,炙热的家国情怀,坚定的革命信念。作为组工干部,要将《红色家书》读在心里,记在心中,更要融进自己的血脉,从一封封家书的血肉深情中不断汲取"精神营养"、传承红色基因,走好新时代的信仰之路。
读红色家书,就是要学习革命先烈对理想的坚贞,做坚守信念、绝对忠诚的传承者。坚守革命信念,对党绝对忠诚是共产党员镌刻于心的政治本色。"铡刀下,节不变……"革命先烈刘绍南就义前高唱在狱中写下的《壮烈歌》慷慨就义,这份用热血和生命坚守的革命理想与忠诚,无畏无惧,触动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组工干部是管党员的党员、管干部的干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彰显着党性本色,这一特质决定了我们必须做绝对忠诚于党的表率。读红色家书,就是要把红色基因内化于心,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最大的德、最根本的党性要求和终生必修课,始终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对党绝对忠诚,就是要把"四个意识"根植于心,把"四个自信""四个服从"外化于行,始终做忠诚领袖、维护核心、履职担当的坚定践行者,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领袖的带领下,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读红色家书,就是要学习革命先烈对事业的坚韧,做执着奋进、担当实干的先行者。每一篇红色家书都饱含着革命先烈执着奉献的伟大革命精神。在艰苦卓绝的岁月,每一个选择为中国争自由、为劳苦大众谋幸福的共产党员,每分每秒都是在和生命赛跑。烈士裘古怀在被捕入狱后的一年零七个月中,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始终夜以继日的为党工作,直至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份对理想舍生忘死的。奉献和执着,无悔无怨,触动灵魂!"我们共产党人讲奉献,就要有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今天,面对党的十九大新部署,对标新时代组织工作新要求,组织部门重任在肩,我们必须俯下身、沉下心、融入情,执着奉献、实干担当。要以时不待我的紧迫感,把组织工作镜头聚焦到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经济发展、民生服务等中心工作和复杂环境中,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组工特质,在服务中心大局中体现组工作为、彰显组工力量;要以爬坡过坎的压力感,()把从严治党要求压实到每一个党支部,把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落实到每一名干部,从递一杯热水、解一个难题、坐一条板凳的真情中筑牢堡垒、淬炼党性,让党群鱼水情更浓;要以奋勇向前的使命感,大力弘扬"安专迷"精神,以精耕细作,把每一项工作都做成党和群众喜爱的"精品",干出一流业绩。
读红色家书,就是要学习革命先烈对清廉的坚守,做质朴纯粹、一身正气的模范者。红军的高级干部方志敏,被捕时身上只有一块怀表一支钢笔,没有一文钱;新时代的组工楷模杨汉军,一生住在建于上世纪90年代墙漏水门开裂的家……这种一生质朴纯粹、一身清廉洁白的浩然正气,无私无欲,触动灵魂!花以芳香而美,干部以清廉而贵。组织工作具有特殊性,组工干部也成为一些人"围追堵截"的对象。我们要把"纯粹""阳光""规矩"放在案头、记在心间,树立过硬廉洁作风,始终保持"源头活水"的纯净。在生活中,要常常清清朋友圈,多交一些基层之友、人才之友、交心之友;在工作上,要常常把工作置于党员群众监督之下,让组织工作在阳光下运行,抹去"神秘之色";在平常时,要常常以"畏己知"之心审视自我,时刻绷紧纪律之弦,让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组工干部优良形象伴随始终。
"我决心向培养者教育者贡献全部力量,虽然赴汤蹈火而不辞!"沿着革命先烈的足迹,我们要以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始终如一的奋斗情怀,朝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向前。
读红色家书有感 篇八《红色家书》展现了老一辈革命英烈对于父母、子女、爱人、亲人的醇厚亲情,也从侧面反映了他们对理想信念的忠诚与坚持、修身正己的严格要求。
岁月如梭,不知不觉,我们党已经在风风雨雨中走过几十载,今年即将迎来建党98周年。如今的中国共产党,早已不是刚成立时那般渺小,如今的共产党员,也不再像先辈们那样遭受迫害、受尽凌辱。可是,这并不代表我们能淡忘革命先辈们的意志,相反,我们肩负着更加重要的责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征程上,我们更需要学习他们对党忠贞不渝的坚守,学习他们对党和国家事业坚如磐石的信念。
品读《红色家书》,不仅是了解历史、丰富生活,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它净化了我们的思想,增强了党性,激发了我们的工作热情。作为一名工作在基层的共产党员,不仅要热爱生活、懂得生活,珍惜自己、爱护他人,更要懂得影响身边的人,带领人民群众向着幸福新生活奋斗。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红色家书》读后感1500字(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