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四世同堂读后感(共7篇)

时间:2025-05-28 07:10:46
四世同堂读后感(共7篇)(全文共7506字)

[导语]四世同堂读后感共含7篇,由的会员投稿推荐,小编希望以下多篇范文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第1篇:四世同堂读后感

希望这篇四世同堂读后感范文能对你的学习与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四世同堂》是我读的最过瘾的一部中国近代文学书籍,没日没夜的看了几天,给我的冲击却是久久不能平静的。故事里的人都是那么活生生的,在小羊圈胡同演绎着自己的悲欢离合,荣辱沉浮,他们的生活因为日本人的到来和离去而发生了质的改变。

谨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带忧郁的瑞宣、由隐士诗人变为革命斗士的钱默吟、任劳任怨的大嫂、热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爷、狡猾却正直的白巡长、乐于助人的李四爷四大妈、无聊无耻的瑞丰、冠晓荷、阴狠的大赤包、蓝东阳、胖菊子、高亦陀、一步步堕落的招弟、聪明勇敢的桐芳、最终成为革命青年的高弟,还有孙七、小崔夫妇、陈长顺、小文夫妇、丁约翰……八年的厚重写在了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那个年代的风雨飘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给中国留下了无尽的伤痕。

说到《四世同堂》,就不得不提里面那些很具有代表性的汉奸形象。“汉奸”,这个在那个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他们只是目光短浅的爱财小人,为了财出卖了国家和自己的灵魂。他们风光,人们看着恨;但他们死,人们看着却不是想象中的痛快。“汉奸”是可悲的,因为没有了对国家的爱对自己的尊重,他们只是一些迷失了方向的可怜人。其实,他们因为日本人的到来而生,却没有因为日本人的撤离而亡,他们存活在很多人的潜质里,只是后来的社会不同了,“汉奸”不流行了,不流行并不代表就不再存在了。

钱默吟老先生是全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不知道为什么人们总是忽略书中如此坚强的一个老人。撇开他的政治观点不说,单单他的坚强勇敢,就足以是全书一抹不容忽视的风景。钱老是个有知识有文化懂事理的人,这在那个年代是个不可多得的革命战士。在全书缓慢的节奏中,钱默吟是一个紧凑的神秘的.形象,俨然为书增加许多铿锵之力。中国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像钱先生这样的人,才终于站起来走向光明。

中国人是痛恨日本人的,看着《四世同堂》,你会更加确信自己对日本人的恨。然而那个年代的中国人又是无助的,新旧社会的交替给人带来的迷茫是无尽的,人像是迷了路,是不知所措的可悲。所以有的人革命了,牺牲了,有的人背叛了,惨死了,没有一个人是完整的存活了下来。

战争结束了,没有胜利的喜悦,更多的是悲壮。然而,《四世同堂》并不是一个悲剧。人们一直疑问老舍先生为什么要给大家一个不是结尾的结尾,人们诧异于故事的戛然而止却不知结局。其实所有的故事都是没有结局的,结尾一句“起风了”,我想就足以表达老舍先生的意思了。历史的车轮辗转向前,历史的洪流潮起潮落,起风了,但不一定吸沙,或许打雷,或许下雨,渺渺茫茫。中国始终推着大车前进,泥泞和伤痕总是有的,但回首过去悲壮的一页,除了记忆和叹息,我们应该看见预示着的光明的未来。

感谢老舍先生给后世留下了这部中国的《战争与和平》。

第2篇:四世同堂读后感

这篇四世同堂读后感范文是我们精心挑选的,但愿对你有参考作用。

用了许久终于把《四世同堂》给看完了,其实好多次都想动笔写些什么,但又总是不知从何说起。毕竟这故事离我们生活太有点遥远,想要设身处地的了解,确实是有些困难,只能模模糊糊的感受到一些旧中国的历史,却总是若隐若现,不经意间就又回到了现代中来。

我怕非常佩服老舍先生的文笔,朴素幽默中折射出不平凡。优秀的作家总是如此,他们总是能以看似轻描淡写的笔墨写出令人震撼的故事。

四世同堂,顾名思义嘛,是以祁瑞宣一家四代人为中心的,可是长远来看呢,又能发现不少关于他们邻居——冠晓荷、李四爷、小文夫妇、丁约翰等等人物的描写。灾难面前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反应,瑞宣一家可能是那个年代人民最普遍的真实写照吧:既有一颗炽热的爱国心,可是又不舍家中父老,总为忠孝不能两全而感到苦恼、烦闷。除此之外呢,以冠晓荷、祺瑞丰为代表的另一类人,却真实做了“汉奸”们:他们并没有什么深厚的爱国之情,只是为了自己的生活能够好过一些,所以也就甘心为日本人做事、甚至于忘记了自己是中国人。这二者在历史的任何朝代都是存在的,总会有一些人不在乎是否忠于国家;也总会有一些勇士誓死保卫祖国,不愿意国家跟了别人姓。英雄受后世敬仰,汉奸则遗臭万年。

有时候读到瑞宣的心理描写时,我的心仿佛也被揪在了一起——他爱国、他有才华,他有着文人逸士所有的特性,他理应去为国效忠!可是它还有着肩负整个家庭生活的重任。那可是四世同堂啊,是祁家生生不息的命脉啊!所以对他而言,他不能像老三瑞全那样毫无顾虑说走就走、也不能像老二瑞丰那样为了生存而给臣服于日本人。他有骨气、有责任,他不能抛妻弃子为国尽孝,更不能苟且偷生给日本人做事!他就是家庭的顶梁柱,更是抗日年代的当家人。所以他不能走,空有一腔爱国热血却挥洒不出,他只能在心中默默安慰自己:我是当家人,我走了这一下老小如何生存?所以每每讲到瑞宣时,我都不由得沉默下来。是啊,作为当家的人,哪有容易二字可言?即使心里再苦闷、再烦躁,也不得轻易流露出来,总归要撑起整个家啊!昨天早上就是如此,我心里说不出的闷,甚至都要透不上气来,只能骑着车出去四处转一转,以此来告诉自己:放心吧,你生活在太平盛世,那些故事已经远去了。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说不出的痛。像书中描写的那样,因受到日本人的羞辱而被活活气死的、因吃不饱饭而被生生饿死的、甚至因拉肚子却被当作传染病而后被活埋的等等等等。现在的我想都不敢想这样的故事,那些事情离我们太过遥远,没有亲身经历过,怎么能谈感同身受呢?没有扛枪上过战场、没有经历过国耻,怎么能说了解呢?和平年代的我们为了吃、为了穿、为了住,为了人生存的资本而奔波;我们单单为了生存吗?并不,我们是为了更好的生存,为了更好的吃、穿、住,甚至是为了自己的信念与理想。人生而为人,并非是来享福的。难处人皆有之,也不一定就是你最难。总有一些先驱烈士为国效力,也总有一些甘愿逆流而上的勇士。

突然想起来一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罢了。

第3篇:四世同堂读后感

关于四世同堂读后感的写法,可以参考本页面的所有内容。

小学段期间,我读完了整本老舍先生写的《四世同堂》。从看到厚厚书本的不愿读;到渐渐被情节吸引后的认真读;又渐渐了解、感悟、体会、思考;最终,放下书本,心中剩下的,只有惆怅。

小说是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陷落的时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的人在亡国下荣辱浮沉、生死存亡,在亡国下的种种。

让我感觉惆怅的,正是这些人物在这样的现状下选择,在战火下的彷徨,在亡国下的改变……

日本 ……此处隐藏2471个字……不久惨死,她代表那些狗仗人势,压榨人的汉奸,也是那种在与权、钱“争锋吃醋”中失落的一方。

瑞丰和冠晓荷一起在蓝东阳面前当“李鬼”——特务。真是不作死就不会死,瑞丰先被没有耐心的冠晓荷“告发”,再被东阳送给“李逵”,他代表的是那些闲得无聊却被自相残杀的汉奸

而冠晓荷呢,却很快得了病,随后被日本人活埋,代表费力不讨好的汉奸

蓝东阳一家:

蓝东阳在收到瑞全——抗日分子的信后病倒,随后出任教育局局长,在日本长崎考察时被美国原子弹炸死,他象征这那些在新科技、新时代中渐渐消亡的汉奸;

菊子,在东阳病时,带着老公的钱逃跑,但又被日本人没收,被迫卖淫,她象征着那些在钱权和贪婪中逐渐堕落的汉奸。

为什么我只写“坏人”呢?在我刚看完这书后,我想起了一位日本高级将领战败后的话,大意是:如果单靠日本的经济、军事,我们无法拿下这近半个中国。言外之意是某些人、中国人帮助了他们。

愿汉奸不再有,愿老舍笔下的故事不再有!

第6篇:四世同堂读后感

提供的四世同堂读后感范文,都是经过我们会员精心挑选整理的。

那年的北平,硝烟四起,颠倒是非……

八年的抗日,给全北平的人民带来了什么?匮乏的粮食,破旧的物品,还有无穷无尽的欺压与打骂。对他们来说,所谓的尊严不过是奢侈品而已。看着猖狂的汉奸,无人阻止,看着凶蛮的日本军,无人抵抗。为什么?因为他们是北平人。长期以来的古老文化,长期以来的封建思想告诉他们,不需要拼,不需要见血,战争一定会过去。是这样吗?持续了整整八年的抗战,全国上下无数鲜活的生命,整个北平满目的疮痍,彻彻底底否定了他们的想法。

瑞宣,一个典型的北平人。他有思想,有追求,更有拳拳报国之心。他是个文化人,能看透国际的局势,也能看透中国的危险。面对日本军和汉奸的无理取闹,他会愤恨,会难过,但他不会做任何事情来阻止。他恨自己。他恨自己的懦弱,由于家庭的羁绊,他不能放手去干守卫国家的事情。他劝说了老三瑞全,也劝说了刘师傅,他们都能够出去闯荡,而他不能。他只能面对着北平的种种苦难,独自在家叹息发呆。他,不敢拼。

另一个例子,钱默吟。一个热爱书画、热爱花草的老人,也是一个连蚂蚁也不忍踩死的老人。与瑞宣一样,他也清楚地知道北平所处的困境。他下过牢,被拷打过,更能看透日本的奸诈与狠心。他做了,即使自己年老力衰。他分发传单,号召北平人团结起来打倒侵略者;他整日奔走,游说年轻人加入抗日的队伍。他为自己的儿子骄傲,因为他有勇气与日本人同归于尽;他也为自己骄傲,因为他为战争胜利献出了自己微弱的力量。他,拼了。

拼与不拼,一字之差,却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应有的拼劲,只会像绵羊一样软弱,任人宰割。那是注定不长远的。不拼,是那时中国人根深蒂固的观念。也是这种观念使近代的中国受到这样大的侮辱。像钱先生这样的人,是中国人希望灯火的点灯人。只有毫不畏惧的去拼搏,才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应有的血性,才是一个有底线、有骨气的中国人。

拼到底意味着什么?如今,拼成了现代中国的代名词。学生们在书海中拼,医生们在手术台上拼,工人在生产线中拼……拼固然累,需要付出大量的代价,但是只有拼,才能实现人生的意义,体现人生的价值。每个人都有追求,每个国家也有自己的追求。但追求不是像瑞宣那样想想就能实现的。他有爱国之心不错,但没有付诸行动的追求都是一场空。而拼,就是实现追求的最好办法。以前中国人不拼,所以中国落后了,所以中国的领土被其他国家侵略了;而现在中国人拼了,所以中国站起来了,所以如今的中国正慢慢领先全球。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也应该拼。而我们最应该拼的就是学业。许多同学都像瑞宣那样只做空头功夫,在脑子里想着要做多少多少题,看多少多少书,却不拼,不付出真正的行动,看到电脑手机依旧不讲原则地玩,这样怎么能学好?我们应该像钱默吟先生那样,尽全力的去拼。只有拼,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与满足。

拼还是不拼?拼了!

第7篇:四世同堂读后感

小编猜你可以喜欢这篇四世同堂读后感范文。

对有现在人来说,“四世同堂”是家庭和睦、子孙满堂的代名词,它是一种幸福,一种美好:老人含饴弄孙,悠闲自在;小孩子轻松愉快、茁壮成长。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就是描写了一个北京普通老百姓祁老太爷的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但不幸的是,由于战争,他的这种幸福被敌人强行夺走。

这场战争直到今天提起来仍令人毛骨悚然,它就是日本侵华战争。日本侵华,对于我们每个人都不陌生,日本侵略这在中华大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想必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够倒背如流。但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的罪行真的震撼了你的心吗?

说实话,在没读这本书之前,面对南京大屠杀,面对那冰冷的“30万”,除了感慨日本人的野蛮外,我便无其他的感觉。毕竟我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毕竟我没有经历那一场屠杀。直到我读了这本书,直到钱默吟入我的视线。他善良、友好,虽然贫穷,却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作为一个文弱的诗人,平时连一只蚂蚁都不肯踩死。就是这样一个人,在被日本军带走以后,被拉去做电椅,被用皮鞭抽,脸被打肿后,连东西都看不清,嘴里的牙齿所剩无几。更可悲的是,儿子在他被捕后因病去世,妻子不堪打击而自杀身亡。这就是侵华,日本侵略者在把“亡国奴”的称谓强加给中国人之后,硬是把幸福的家庭搞得家破人亡,把平平凡凡的人摧残得不成人形。

看着钱默吟那被折磨的不成人形的模样,听着那皮鞭落下、皮肉裂开的声音,心里冒出一阵钻心的痛。对于这一段屈辱的历史,我们不能忘却,而且我们也更应该清楚,国亡了,我们何去谈幸福和尊严!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中国人是勇于反抗的。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千千万万个爱国青年。书中描写了这样一群人,像瑞全一样,受过教育,有爱国心,怀揣着一股激情,不甘心当亡国奴,奔赴战争前线,为人民谋幸福;像瑞宣一样,为了家庭忍辱负重,在敌人的魔爪下斗争着,拯救着那些被敌人压迫的人。他们不仅要把自己的家艰难的维持下去,而且还要忍受着亡国的折磨。他们的身体虽在家里,但心早已飞到了战争的前线。正因为这样,才有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正因为这样,中华民族才能历经五千年而不衰,毅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的未来掌握在我们手里,作为祖国的接班人,我们要时刻牢记使命,艰苦奋斗,积极地奉献祖国。只有国家富强,我们才会有尊严,我们才不会受欺侮。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韩国人民纷纷把自己的钱财存入银行,通过这种方式来帮助国家渡过难关。国难当头,最能反映出来的就是一个国家人民的爱国心。然而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情况就不容乐观了。书中描绘了这样的一群中国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汉奸。像冠晓荷一样,像瑞丰一样,为了发达,出卖灵魂,出卖尊严,甘心做敌人的走狗。他们抓住亡国的机会,尽享荣华富贵。他们是我们五千年文化下产生的耻辱,是我们永远唾弃的对象。我们要时刻警醒自己,不要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做一个有尊严,有骨气,内心坦荡荡的中国人。

的小编希望你能喜欢以上7篇四世同堂读后感范文,你还可以点击这里查找更多四世同堂读后感范文。

《四世同堂读后感(共7篇)(全文共7506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