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高中语文必修一必背古诗词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高中语文必修一必背古诗词 篇一1、《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5、《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6、《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9、《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2、《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3、《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4、《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5、《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6、《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17、《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8、《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0、《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1、《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22、《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3、《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4、《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25、 ……此处隐藏1981个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意外的情况 今:表程度,很、甚
而听细说 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说来
【《鸿门宴》重难点】
一、通假字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
交戟之士欲止不內(內,通“纳”)
二、古今异义词
沛公居山东时 古:崤山以东地区 今:山东省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今:河北省、河南省
约为婚姻 古:儿女亲家关系 今:男女结婚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意外的情况 今:表程度,很、甚
而听细说 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说来
三、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 12个 )
1、军
沛公军霸上: 名词作动词,驻扎。
从此道至吾军: 名词,军营。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名词,军队。
勇冠三军: 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
2、击
忽击忽失: 动词,攻击,攻打。
因击沛公于坐: 动词,杀。
秦王不肯击缶: 动词,敲打,敲击。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名词,碰撞。
3、内
毋内诸候: 内,通“纳”,动词,接纳。
帘内掷一纸出: 名词,里面,与“外”相对。
内无法家弼士: 名词作状语,在内部。
色厉内荏: 名词,内心,心里。
4、如
劳苦而功高如此: 动词,像。
沛公起如厕: 动词,往、去。
固不如也: 动词,及、比得上
5、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动词,通“背”,违背。
每逢佳节倍思亲: 副词,愈加。
6、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动词,道歉,谢罪。
乃令张良留谢: 动词,辞别。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动词,感谢。
7、意
然不自意: 动词,料想、意料、估计。
其意常在沛公也: 名词,心意、意图。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 名词,意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名词,神态,神情。
8、坐
项王、项伯东向坐: 动词,坐下。
因击沛公于坐: 坐,通“座”,名词,座位。
坐北朝南: 动词,坐落,指位置所在。
停车坐爱枫林晚: 介词,因为。
9、举
杀人如不能举: 副词,尽。
举所佩玉 以示之者三: 动词,举起。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动词,举行、施行。
举不胜举: 动词,列举、举出。
10、胜
沛公不胜桮杓: 动词,禁得住。
刑人如恐不胜: 副词,尽。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形容词,优美的。
此时无声胜有声: 动词,胜过、超过。
11、斗
玉斗一双,献与亚父: 名词,酒器。
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 名词作状语,像斗一样……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动词,争斗。
12、置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动词,放弃、丢下。
置之坐上: 动词,安放,放置。
乃置酒大会宾客: 动词,摆、设。
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 篇六第5课《荆轲刺秦王》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共33卷,共497篇。 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渐离以 筑击秦始皇,约12万字。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共33卷,共497篇。 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渐离以 筑击秦始皇,约12万字。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就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二)指出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2、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4、燕王拜送于庭
5、秦王还柱而走
6、卒起不意
7、日以尽矣
8、图穷而匕首见
(三)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2、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3、持千金之资币物
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5、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6、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8、北蛮夷之鄙人
9、图穷而匕首见
10、秦王还柱而走
11、诸郎中执兵
12、左右既前
(四)指出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
1、进兵北略地
2、秦兵旦暮渡易水
3、丹不忍以己之私
4、樊龄期乃前曰
5、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6、其人居远未来
7、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8、皆白衣冠以送之
9、发尽上冠
10、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11、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12、(秦王)乃朝服
13、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14、群臣怪之
15、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16、非有诏不得上
17、箕踞以骂曰
18、乃欲以生劫之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高中语文必修一必背古诗词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