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九年级历史学期工作总结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1篇】九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教学工作总结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五个班的历史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胸有成竹,每堂课前都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互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 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五、本学期,期末考试五个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小学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从期末考试各大题的得分率来看,第一大题选择题得分率比较低,本来应该很好得分的选择题却失分最多,这引起了我的重视,后来了解到整个学校的历史都有这种情况,经过调查反思,发现原因是由于学生认为是开卷考,不愿意花时间来看书,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对课本的不熟悉,导致选择题大量失分。再有,就是学生对综合题存在很大的害怕心理,分析综合能力不足,面对分析综合题,总想从课本上抄答案,因而,下一学期主要任务是加强学生对课本的熟悉程度,让学生养成看课本的习惯,增强分析综合能力,多做多练,力争取得更加满意的成绩。
【第2篇】2022年九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教学工作总结范文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五个班的历史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胸有成竹,每堂课前都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互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 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五、本学期,期末考试五个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小学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从期末考试各大题的得分率来看,第一大题选择题得分率比较低,本来应该很好得分的选择题却失分最多,这引起了我的重视,后来了解到整个学校的历史都有这种情况,经过调查反思,发现原因是由于学生认为是开卷考,不愿意花时间来看书,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对课本的不熟悉,导致选择题大量失分。再有,就是学生对综合题存在很大的害怕心理,分析综合能力不足,面对分析综合题,总想从课本上抄答案,因而,下一学期主要任务是加强学生对课本的熟悉程度,让学生养成看课本的习惯,增强分析综合能力,多做多练,力争取得更加满意的成绩。
【第3篇】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教育教学工作总结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三个班的历史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九年级历史主要讲述的是世界历史,这套教材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课本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倡导老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套教材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构成,以课为单位。课本以单元教学为主。课本按历史时期或学习主题编写了单元回眸,梳理基本的线索,小结重要内容。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的畅想天地等栏目,旨在启发思维,提倡各抒己见,答案不求唯一。课本的宋体字部分是基本的学习内容,其它字体的内容不作统一的要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并结合老师的提示,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教材的编排对学生的学习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轻松地掌握知识结构,不至于出现东南西北都分不清的现象。
由于九年级教学的特殊性,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的:
一、准确把握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初中历史教学大纲指出: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教会学生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和表述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激发学习的兴趣是引入门道的 ……此处隐藏10887个字……并趋于基本恢复赫鲁晓夫改组以前那种高度集中的党政领导体制,并部分恢复了斯大林的名誉,外交上奉行霸权主义,推行一系列侵略扩张活动如侵犯我国珍宝岛等。
在经济上,新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效果,特别是在初期,农业发展很快。但是,农业落后问题没能根本解决。苏联的农业底子薄,自然条件较差;改革步子不大,国家统得仍然过多,吃“吃大锅饭”的现象仍然存在。
在军事上,他主张以核武器为基本力量,各军种联合发展,一方面常规力量再次受到重视,另一方面,他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消除苏联在核力量方面所处的劣势。这就促使重工业片面发展,压抑了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新兴工业的崛起,经济结构进一步畸形,经济基础日趋衰弱,难以支撑沉重的军事负担,使得综合国力逐渐衰退,社会矛盾不断积聚。
教师总结:勃列日涅夫的改革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经济结构进一步畸形,综合国力逐渐衰退,亟待进行再次改革。
2、改革的内容
教师: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时,苏联在经济、政治领域问题成堆,可以说他是在不改革就没有出路的时刻上台执政的,他是如何解决这些难题的呢?
学生:(1)经济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新一代的党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指出苏共当前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有计划地和全面地完善社会主义”,并要求在15年使国民收入和工业总产值翻一番。在政治上也提出了“进一步*化”并“扩大公开性”。在对外政策方面,提出要广泛进行国际合作,“来建立一个无所不包的国际安全体系”,并“解决全人类和全球的问题”。由于“加速战略”仓促上马,对长期形成的畸形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对农业体制的深入改革未予重视,对企业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以致各项改革效果不佳。1986—1988年,国民收入增长率仅为2.8%。
(2)政治改革。由于经济改革失利,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改革,政治思想向*社会主义倾斜。1988年的苏共第十九次代表会议上,戈尔巴乔夫在报告中首次完整地提出“人道的、*的社会主义”的概念,并把“社会主义多元论”“*化”和“公开性”作为“三*性倡议”。会议通过了相应的决议,决定把一切权利归还苏维埃,并成立有全民直接选举产生的国家权力机构——人民代表大会,再由它选举组成苏维埃作为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会上形成了三大派,即叶利钦为代表的“*激进派”,以利加乔夫为代表坚持党领导的“传统派”和以戈尔巴乔夫为代表的新思维“主流派”。
教师:那么,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给苏联人民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学生发言:随着政治体制“根本改革”,政局失控状况日益严重,无政府状态在全国迅速蔓延,社会日益动荡。罢工浪潮不断,经济和刑事犯罪率猛增,*派纷纷成立。苏*内的思想十分混乱,自由化思潮严重泛滥,从全盘否定斯大林发展到彻底否定十月革命和苏联70多年的历史,反对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反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苏共*趋势日益严重,一些加盟共和国开始*。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慕尼黑阴谋: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首脑希特勒、墨索里尼、张伯伦、达拉第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定。
2、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以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
3、后果:使德国野心进一步膨胀,不但吞并苏台德,不久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又把矛头指向波兰。
4、评价:这是英、法等资本主义大国企图(1)牺牲小国利益,换来欧洲的和平,(2)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以达到“祸水东引”目的的一次大阴谋,史称“慕尼黑阴谋。”这是法国、英国纵容德国侵略到高峰的表现(绥靖政策)。它助长了德国的侵略野心,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5、启示:对侵略要进行有效抵制或不要让侵略者得寸进尺或不能助长侵略者.(弱国无外交)
6、二战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7、扩大:①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标志着“二战”扩大。苏联军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②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标志着“二战”扩大到规模。
3、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它不仅是苏德战场的转折,也是二战的重要转折);
中途岛战役(太平战场的转折美对日);
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的转折美英对德)
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这是“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联合国家宣言》)
2、雅尔塔会议:1945年初,苏、美、英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达成重大协议:
a、三国将派军队分区占领战败的德国;
b、苏联同意在欧洲战争结束三个月后参加对日作战;
c、成立联合国。(这次会议对战后世界新秩序的建立最有影响)(1945年成立,总部在美国纽约,中、苏、美、英、法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是联合国51个创始会员国之一)
3、了解:“二战”中的四次重大会议及主要内容:
①1943年11月美、苏、英三国伊朗首都举行的德黑兰会议――准备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②1943年12月,中、美、英三国在埃及举行开罗会议,发表了《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这为战后处理日本问题提供了依据,而且也在国际上肯定了台湾是中国的领土;③1945年初,美苏英三国在苏联举行的雅尔塔会议——成立联合国;
④1945年七、八月,苏、美、英三国在柏林召开波茨坦会议,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
4、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到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德军*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它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5、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以美、英军队为主的盟军,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第二战场(第一个战场是苏德战场)。
6、柏林战役:1945年,苏联攻克德国首都柏林,希特勒*。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二战在欧洲战争结束。
7、亚洲和太平洋战场:中国等亚洲各国人民对日本猛攻;美军在广岛、长崎投*;苏联也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雅尔塔会议规定)。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在日本东京湾,美国密苏里号战舰上)。二战结束。
8、二战的根源: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9、二战的性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九年级历史学期工作总结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